资讯推荐:全球最强核动力巡洋舰,俄军忍痛退役,事实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

2023-04-28 13:23:39 观察网

作者 | 科罗廖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源 | 科大烽火

全球最强大的核动力巡洋舰,浓眉大眼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竟然要退役了?俄罗斯塔斯社刚刚报道了一条令人震撼的消息,俄罗斯最大的核潜艇造船厂“北方机械制造联合体”在2024年将开工建造一艘955A型(“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这艘潜艇被命名为“彼得大帝”号,将入列俄海军北方舰队战略核潜艇部队。

塔斯社援引俄罗斯海军消息人士的话称,舰名的更换意味着,俄罗斯海军很可能会将北方舰队的旗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退役,但“彼得大帝”号的舰名将继续保留,由一艘“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继承。不过,这一消息尚未获得俄罗斯官方的确认。

俄罗斯海军计划退役“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主要原因是其舰载武器和雷达电子设备性能早已落后,核动力和机械设备已经老化,该舰已经难堪大任,同时维护成本又过于高昂,所以俄海军不得不忍痛舍弃。

“彼得大帝”号是“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四号舰,是苏联红海军倡导的大船巨舰时代的产物,是苏联时期建造的世界唯一、也是全球最大、最有作战威力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由于其巨大的排水量和强大的武器装备,北约也称其为“战列巡洋舰”。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俄罗斯海军这艘数万吨的核动力巡洋舰被赋予伟大的“彼得大帝”的称号,可见当初俄海军对这艘核动力军舰赋予了多么大的期望。

“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分为1144.1和1144.2两个工程代号,一共建造了4艘。该舰是世界上唯一的排水量超过了两万吨的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舰上安装了2座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组。“基洛夫”级是名副其实的导弹巡洋舰,舰上堆满了性能各异的导弹,装载导弹数量接近500枚,因此也有俄式“武库舰”的称号。

“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打击铁拳头是以60°仰角安装在前甲板的20枚P-700“花岗岩”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使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射程为550公里,在13000米高度的飞行速度为2.5马赫。导弹安装一个500公斤的聚能战斗部。使用卫星或舰载卡-25直升机数据链中继制导,在巡航段采用惯性中制导,在末端采用雷达末制导。P-700“花岗岩”导弹的多枚齐射,可对敌人的大型战舰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还拥有完善的远、中、近三层防空体系。远程舰空导弹为S-300F“里夫”舰空导弹,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垂直发射的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可使用5V55和48N6舰空导弹,射程约90公里。配备12座8单元的转轮式垂直发射系统,备弹为96枚。

“基洛夫”级的中程舰空导弹为16座8单元的3K95垂直发射舰空导弹系统,这是俄罗斯陆军“道尔”防空导弹的舰载型,最大射程为12公里,备弹为128枚。“基洛夫”级的后两艘还配备了6座卡什坦弹炮结合近防系统,备有192枚9M311近程舰空导弹。这样一来,全舰就拥有20枚远程反舰导弹,40枚反潜导弹,416枚舰空导弹,共计476枚舰空导弹。

首舰为“基洛夫”号,在1977年12月下水,工程代号为1144.1型,于1980年12月交付苏联红海军北方舰队正式服役,成为北方舰队的旗舰。1992年改名为“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不过,“基洛夫”号的状态不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处于“永久大修状态”,从没有执行过真正的出海战斗任务。

二号舰为“伏龙芝”号,于1981年5月下水,在1984年10月服役,1992年改名为“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该舰的动力系统、各种设备和武器装备有所调整改进,所以工程代号被称为1144.2型。“伏龙芝”号巡洋舰曾在1985年路过中国东海的时候耀武扬威,与我国海军051型导弹驱逐舰“重庆”舰发生过对峙。

三号舰为“加里宁”号,在1981年5月下水,与1984年10月服役,苏联解体后在1992年更名为“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该舰在1997年发生了严重的核反应堆和主机故障,随后一直待在港口里,实际上就使用了9年。

目前俄海军正在改装升级“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导弹巡洋舰,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USC)总裁阿列克谢·拉赫曼诺夫说,该舰可能会在2024年重返舰队。

交付舰队后,"纳希莫夫海军上将 "号将成为俄罗斯海军最强大的水面舰艇。主要改装项目是拆除花岗岩导弹系统,将会以1换4的方式被3S-14型通用舰载发射系统取代。新装10套通用舰载导弹发射系统,每一套系统可搭载8枚 "口径-NK "巡航导弹或 "缟玛瑙"P800反舰导弹。该舰还将装备 "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2013年俄罗斯国防部签署了一个500亿卢布(当时约合6.83亿美元),为该舰改装升级。按照合同规定应该在2018年重新服役,但已经拖延6年。至于本次宣布的“将”于2024年重新服役,实话说不太把握。

“基洛夫”级的四号舰为“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在1989年4月下水,于1988年12月服役,1992年更名为“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早在2019年就计划进行大修和现代化升级,但同级舰“纳西莫夫上将”号的大维和现代化升级工作延误以及预算超支,俄海军已经没有钱对“彼得大帝”号进行升级。随着去年俄乌战争的爆发,俄海军更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彼得大帝”号的现代化升级。

此外,去年俄海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被乌军发射的反舰导弹击沉,让俄罗斯海军受到了重创,同时也给俄罗斯海军全面的现代化建设敲响了警钟。俄军开始承认,如果没有像中国和美国海军那样完善的以相控阵雷达防空驱逐舰为核心的作战体系,“彼得大帝”号这样的孤零零的大型战舰的海上生存力极低。

此外,导致“彼得大帝”号导弹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退役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该舰的核动力系统不好用,保障繁琐,代价高昂。“彼得大帝”号的核动力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保养、拆解、回收等等的各个环节,全都麻烦透顶,仅仅是日常运营,就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以及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的安排。

“彼得大帝”号在服役至今的35年时间里,年均出海时间竟然都不到一个月。按照俄罗斯海军公布的数字,“彼得大帝”号服役至今的总航行里程只有15万海里,折合每年只出海4200海里。如果按照12节平均航速计算,该舰每年总航时只有350小时,还不足半个月,由此可见“彼得大帝”号的在航率之窘迫。

好多网友认为,使用核动力的舰艇才更强大,核动力更先进,核动力高大上。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实际上,目前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巡洋舰和大型驱逐舰都不使用核动力。在很多场景下,核动力系统并不是一种特别合适水面战斗舰的动力形式。只有排水量巨大的超级航母和大型的核潜艇,才采用了核动力。

美国方面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探索过核动力巡洋舰,得出结论,上万吨的导弹巡洋舰使用核动力装置,已经被海军实践证明是一种低效率的选择。万吨水面战斗舰采用常规动力形式更加理想,常规动力系统的造价要比核动力低一个数量级,而且常规动力系统的航行效率更高,常规动力的设计和架构更简单,保障维护也方便,非常适合大批量建造。

头脑正常的海军都不会喜欢核动力的水面战斗舰,更多的是采用了燃气轮机。尤其是目前最现代化的大型舰用燃气轮机,采用燃-燃动力系统,其热效率非常高,勤务性能也很友好,如果再采用最先进的综合电推动力系统,那就更完美了。

由于资金预算和造舰技术的缺乏,以及大型燃气轮机动力系统的限制,俄罗斯海军迟迟未能解决大型水面战斗舰的延续问题。目前俄罗斯的海防体系,反而呈现一种比较另类的近海小艇化和空潜快的作战状态,以海军轰炸机、核潜艇和小型导弹舰来维持浅近海域的优势,几乎放弃了远洋争夺。

事实证明,中国的路走对了有很多俄罗斯的军事专家认为,假如俄罗斯海军在2008年以后低下骄傲的头颅,放低一下身段,虚心地向中国海军学习,利用现役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或勇敢级大型反潜舰,采用中国技术改装出7000吨级的防空驱逐舰,或者引进中国052D导弹驱逐舰的一些技术。那么在俄乌战争中的海上战场,俄海军就能有好几艘比较现代化的防空驱逐舰,游弋于黑海和地中海,与美英等北约国家的海上力量对决。

科罗廖夫的军事大厅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起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