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一年春草绿,又是清明扫墓时。临近清明节,各地公墓前来扫墓祭祀的人流量明显增长,但“代客祭扫”服务依然有需求。
4月的春风和煦温暖,吹开了贵阳市凤凰山公墓的樱花,撩拨着“故园”的祈福牌和风铃,也为前来扫墓的市民捎去一丝清明的念想。
(资料图)
两天前,清明节前的周末,凤凰山公墓开始迎来扫墓高峰。下午两点,张雄峰穿戴整齐,手捧鲜花,带上扫墓祭祀所需物品,朝着凤凰山公墓深处走去。和其他人不一样,张雄峰有着另外一个身份——贵阳市凤凰山公墓代客祭扫礼仪师,他即将代替一位客户为已故亲人扫墓。
穿过幽长的林间小径,张雄峰熟练地走到一块墓碑前。“我对这里印象很深刻,这位已故老人的家属在外地,这几年都是找我帮他们扫墓表达哀思”,张雄峰一边擦拭墓碑一边说。
从上往下清理墓碑及周边环境、依次摆放祭祀物品、燃放电子鞭炮,一整套流程下来,用时不到二十分钟。整个祭扫过程,张雄峰会通过拍照片、视频的方式发给客户,弥补了家属不能亲自到现场祭扫的遗憾。
有的客户在看到现场祭扫的照片或者视频后,发语音向张雄峰表示感谢。“听到客户的声音带着颤抖的哭腔,能够感受到家属思念已故亲人的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灵慰藉。”
过去三年由于疫情影响,张雄峰接触到的选择代客祭扫的客户更多,他们大多因为身在异地、异国他乡等原因无法亲自到现场祭扫,对于这一部分情况特殊的群体,张雄峰和同事们总是尽可能满足家属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定制祭祀服务。
也正是在这三年间,代客祭扫这一新兴的方式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当一切都重回风平浪静后,大部分人回归线下祭扫。
然而,代客祭扫这种特殊的方式依然被一部分由于种种特殊原因无法亲自祭扫的人群需要着。
新的祭扫需求带来祭祀方式的改变,如今推出的“云纪念馆”“云端祭扫”“代客祭扫”等多样便捷的新兴方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也通过形式的改变拓展了传统纪念、祭扫方式,但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
贵阳市凤凰山公墓副总经理李云介绍说,“选择代客祭扫的年轻人居多,他们更能够理解、接受这样的方式。但老年人觉得这种方式流于形式、缺乏诚意,心里接受不了。”
李云了解下来发现,选择代客祭扫的客户大多因工作时间、地域交通、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而无法亲自到现场祭扫,尽管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他们追思故人的情感依然需要得到释放和表达,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代客祭扫。
尽管代客祭扫备受争议,选择这种方式的客户也只是少数,但李云依然觉得,应当为这个群体提供这项便民服务。“虽然因特殊原因选择代客祭扫的群体只是一小部分,但他们寄托哀思的需求同样应当得到尊重和关注。”
在李云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节日的传统和内涵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表达形式,社会应当以一种正面的心态来面对这种应运而生的祭扫方式,“不论以哪种方式祭扫,都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最终都是回归到情感的表达和寄托,我们应当对有代客祭扫需求的群体和行业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儒森 潘田
编辑 刘诗雅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起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